English

献给跨世纪的中国大学校长

1998-10-28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总编辑 王晨 我有话说

在中国大学校长的名录上,有一连串耀眼的名字:蔡元培、马寅初、陈嘉庚、梅贻琦、吴玉章、陈垣、竺可桢、李达、蒋南翔、徐悲鸿、苏步青……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们都无愧于这一个称号——中国的教育家。他们都热心办学,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的意见和主张,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学校长,是他们人生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大学校长,作为教育家,他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历史在前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空前,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展开,教育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培育出来的人才不断汇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路大军。中国的大学,正日益成为科教兴国的一支强大生力军,越来越受到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今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有那么多国家的著名大学校长前来参加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互相交流沟通,足以说明中国大学的声望和影响。

同那些前辈大学校长相比,今天的大学校长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和实践,他们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打算,所有这些,各界读者很关心,作为一向重视教育科学文化的光明日报责无旁贷地应予报道。组织编辑《中国大学校长访谈录》专题报道并在适当时候结集出书的设想,就这样产生了。将近两年前,也是金秋时节,由我这个总编辑提议,报社教育部具体策划,并得到原国家教委一些领导同志的支持,光明日报开辟了“大学校长访谈”专栏。从1996年11月19日开栏到1998年7月,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共发表全国110多位大学校长(少量为党委书记)的访谈录。现在,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从报纸上刊登的“访谈”中选出100篇,结集出版,献给全国的读者。

本书中接受访谈的校长们层次相当高,有些还是具有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校长,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水木清华,百年北大,人大科大北师大,复旦中山哈工大,均在列中。有一部分校长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有的还是两院院士,有的是非常著名的学者或教育管理专家。第一个接受访谈的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他谈的是“高等教育跨世纪的走向”,稿件见报后在读者中特别是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上海有的报纸很快全文转载了这篇稿件。

本书中的访谈录质量相当高,话题大都是最近一两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教学教材、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校长们没有回避难题,他们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践到理论,从微观到宏观,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透视,作了大量可贵的探索和实践。他们提出的许多改革的思路和意见,介绍的许多改革的历程和经验,以及他们对下个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动向的看法,他们为此所作的准备和所采取的对策,相信对全国各地的高校校长们都会有所启迪。有的读者说,这不仅是大学校长访谈,也是大学校长的论坛,不是会议上的,而是报纸上的、书本中的论坛。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访谈中包含的信息相当多。100位校长书记的访谈,使人了解到100所大学的各种现状,也能了解到国外大学有关教学、教师、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信息、动态、观点、经验,对我们国内高等教育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大学校长访谈”专栏创办伊始,就受到教育界尤其是高校的欢迎和好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这个专栏已成为光明日报深受读者喜爱的名牌栏目。不少学校的领导同志告诉记者,他们把这个栏目的每一篇文章都剪贴下来,一直保存着,作为学习资料,并在工作中加以借鉴和参考。海南师范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黄保真教授,从这一栏目创办之日起,就将每篇文章剪贴下来,装订成册,还送给该院的领导和学者阅读。有一些大学校长看了专栏中的文章,要求与访谈者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还有一些大学校长很重视这个栏目,主动要求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希望也能在这个专栏中露面,把自己独到的见解公之于众,接受教育界同行和社会的检验。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深受感动,督促和鞭策我们进一步努力,把这个专栏办下去,办得更好。

最后,谨对近两年来在百忙中接受本报采访的所有大学校长书记和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对支持协助我们编辑出版本书的各个方面的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为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